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解讀市場/遺贈稅過低 高房價元兇

【經濟日報╱孫效孔】
2014.10.27

最近食安問題嚴重,海外台商從返鄉的鮭魚,反被指為鯊魚。雖然經濟部肯定台商回台的貢獻,但是立委屢次指控返鄉台商炒房,最惡名昭彰的,就是狂買14戶帝寶的頂新魏家。然而,驅使他們的不只是黑心,政府錯誤的政策才是背後的主因,遺贈稅就是罪魁禍首。

2008年行政院通過「遺產及贈與稅制改革方案」,把遺贈稅的最高稅率,一口氣從50%降為10%的單一稅率,全台房價指數自此上漲了28%,台北市及新北市更是分別飆漲了65%及62%。

誠然房價高漲與偏低利率有關,然而銀行承作房貸利率,自2009年底以來,漲了近三分之一個百分點。可見得過低的遺贈稅,給富人帶來的好處,遠超過貸款利率。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歷年元月份建物贈與占買賣移轉棟數之比率,已從2007年的11%,躍升至25%,2013年總數即將近5.2萬棟。

財政部在《國稅節稅手冊》中明白指出,遺產不高時贈與移轉稅負較高,但若財產龐大,則生前以贈與移轉可節稅甚多。房屋贈與的稅基並非交易之市價,而是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兩者分別是市價的五成與一成,因此房屋贈與的稅負比現金贈與少了38%。

如此巨大的稅負差距,對於富人來說,贈與愈多就獲益愈多,所以開始大肆搜購房屋。成功大學之研究顯示,近年來遺產稅收減少,但贈與稅收增加。以台北市為例,近六年核發建照之規劃戶數減少,但坪數卻快速增大至每戶69.2坪,比六年前增加22坪。

台灣房屋與中央大學建構的「台灣房價指數」顯示,自2009年以來實際成交房屋總價,在七大都會區成長了38%,在高雄更是飆高了51%。在可支配所得增加不多的狀況下,通膨率或利率都無法解釋這些現象,唯有遺贈稅降低是其主因。

貧富不均使得富人資產過於龐大,為了讓每戶總價可以提供更多的避稅效益,建商開始蓋大房子,許多成屋動輒超過150坪。這麼大的房子,當然不只是用來居住,更是著眼於其38%的避稅好處。

遺贈稅率過低的禍害,絕不僅在於經濟正義,它排擠了對生產事業的投資,更壓縮民間消費的成長。38%的避稅報酬率,遠超過任何資產投資,所以利率再低都引不出民間投資。高房屋總價擠壓了可支配所得,迫使大家緊縮其他方面的消費,等於是把對富人的補貼,轉換成率對全民的隱含性消費稅。

面對這樣一個同時打擊投資與消費的賦稅政策,經濟發展怎麼會有前途?解決之道,一是大幅調升房屋贈與稅率,並參考交易實價作為課稅基礎。二是使贈與上市櫃股票之稅率優於贈與現金,引導資金投入生產性投資,以期增加生產及就業。

消除贈與稅制的扭曲,符合經濟正義理念,只需修法即可達成。但是它可增加稅收、經濟成長與民間消費,更可快速去除民怨,政府實在沒什麼好猶豫的,對嗎?

(作者是開南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