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預知三鶯記事9】一個漢人的反思


文/張榮隆

「我們生活在這裡,從我的祖先開始,不管是誰來甚至是日本時代,這裡都是我們的土地,生活的領土,為何國民黨來了就全變成他們的?」這句話在腦海裡映留了數十年,那是一次隨著卑南族的朋友回到台東,他在家門口面對高聳的中央山脈說出的話。而今看見三鶯部落的朋友們高喊著「反迫遷,要家園」,那數十年前友人說的那段話又在我腦海裡響起,我自問誰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是誰決定土地的使用權?

有人說台灣歷史四百年,同樣也反映了這四百年來原住民所遭受的苦難。自從漢人踏上這塊土地,梅花鹿消失、雲豹絕跡高山森林被砍閥殆盡,原住民從平地被趕到高山,更多的是被同化甚至已經滅族。漢人來到這塊土地上除了賞賜他們了一句「番仔!」還有甚麼?

12月21日天氣晴,在屬於冬天的季節裏,些許寒意的季風夾帶炙熱的太陽,三鶯橋下一群從花東來到台北這個大都會求生的原住民,和一些來聲援的漢族的朋友們,在先前被怪手鏟平的廢墟中,挑選可用的石塊堆砌捍衛家園的圍牆——這原本是要用來抵禦23日縣府強制拆除的防禦工事。

在圍牆內是一間間原住民朋友用自己雙手搭建出來的房子,用木板釘構出來,在我這個漢人來看來或許有些簡陋,但在這裡我看到不只是三鶯部落,也包含原住民互助、分享齊心勞動的文化傳統,也涵蓋了更多資本市場運作下土地被商品化,都市邊緣人被資本市場擠壓排擠在外的底層故事。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忘記可以自己蓋房子,忘記土地是要哺育我們成長,更忘記文化歷史也是需要靠土地來滋養。或許漢人已經忘記了這些,但在三鶯橋下的原住民還沒忘記。

從什麼時候開始?土地上的動植物被拿來砍伐、獵殺出售,土地下方的礦物可以變成財產,人也因此變成資本運作下的一種「生產工具」,只因為土地是一種投資標的,一種資本市場中的商品,一種政府可以拉抬GDP的工具而已。

家!不再是一個遮風避雨,讓人溫暖的地方,而只是單純的價格問題。當政府高層高喊經濟成長的同時,建商與仲介藉由炒作賺取高額利潤,銀行放款供底層社會借貸買房20年、30年,在這借貸引誘下,美其名是為廣大的社會底層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居住環境,其實背後隱藏的是,被資本與政治連手綁架與奴役了底層人民,永遠在償還高額貸款循環中度過,手中房屋價格也許升值,卻永遠也敵不過建商、仲介、投機者的聯手炒作。

從政府或是漢人的角度,拆遷、安置到水泥大樓,是一種很好的處理方式,但卻不知這也扼殺了原住民的文化傳統。原住民的生活部落共有與分享在歷史的滾輪中已經度過數千年的考驗,當我們經常把他們的文化拿來消費,將他們供在節慶中的舞臺上表演,卻不知我們已經在現實生活中,用政治與經濟力量將他們一步步消滅。

土地是文化的根源,還給這塊土地原本主人一塊能夠休養生息的環境空間吧!漢人的殖民政府「中華民國」承接了歷史罪業,同樣也欠句道歉的話吧。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理事   張榮隆 200812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