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聯合報】房價漲了 宜蘭幸福遠了

文章出處
【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宜縣礁溪)】2014.01.19

「當你回家的時候,
你才驚覺
故鄉的家,變的好高好遠。
你才驚覺,攢了一輩子的錢,
連個老家也買不回了。
才不過三年的時間,
宜蘭的房價漲的
讓人覺得離幸福愈來愈遠了。」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PNN】力挺反風車運動 法律人苑裡誓師

文章出處
【PNN/記者 鐘聖雄/苗栗報導】2013.1.16

苑裡反風車運動自去年4月開始,便試圖在英華威工地以「阻擋施工」方式進行抗爭,希望藉此讓政府正視風力發電機「安全距離」問題,但換來的卻是高達34人次的居民、聲援者被苗栗地檢署以「強制罪」名義起訴,更有許多人因為在工地與私人保全發生肢體衝突,最後不幸住院治療的意外。昨天(1/15)晚間,多名來自各地的義務律師在苑裡舉行「誓師大會」,表明願以法律專業者身分,協助苑裡居民進行人權抗爭,也呼籲苗栗地檢署不應以濫訴方式,傷害居民期待保護鄉土的卑微心願。

律師曾威凱指出,苗栗地檢署在去年濫用「強制」罪名起訴34人次抗爭者,地方法院也以「簡易判決」方式,在未經充分辯論情況下將居民定罪,形同「把人拖到暗巷裡打」,不讓弱勢者有辯白機會,已讓苗栗成為全台「最黑暗」的地方。他解釋,一般來說簡易判決只會用在被告犯了微罪,且已經認罪的情況下,但苑裡抗爭者並不認罪,也只是一群手無寸鐵擋怪手的人。
是能強制什麼?連學生手拿礦泉水站在那邊都會被上手銬,這個國家根本就在「起痟」!
此次在苑裡舉行「誓師大會」的義務律師團,包括高涌誠、林三加、柯劭臻、謝英吉、曾威凱、黃國城、陳柏舟、林子琳、蔣昕佑、李明芝、左逸軒、邱顯智、李宣毅、劉繼蔚、洪明儒、林士雄等律師;台權會、司改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等團體也共同宣示要協助「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抗爭。他們同時呼籲苗栗地檢署、地方法院不應再以濫訴、不公方式打壓社會運動。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蘋果日報】近5成民眾贊成加重課稅 抑制炒房

文章出處
【蘋果日報/張菱育/台北報導】2014.1.15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最新調查,針對1083位20歲以上民眾透過電話訪問,發現近5成民眾贊成加重課稅方式抑制炒房問題、有28.9%民眾不贊成;對於一人名下擁有幾棟房產應課徵囤房稅,有40.54%民眾認為2棟以上須課、1棟以上的佔30.1%、3棟以上佔25.58%。

對於政府推動實價課稅,民眾若將自己的房產出售也要課稅,有51.71%民眾贊成推動、36.57%民眾不贊成;近來海外置產夯,但調查顯示有近7成民眾並不考慮至海外房價相對低的國家置產,而海外置產的意願較高的族群為20~29歲。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名家觀點/地價稅、房屋稅調漲 須配套

文章出處
【經濟日報╱林建甫】2014.01.09

103年各直轄市、縣(市)均調升土地公告現值,全國平均調升14.19%,較102年平均調幅7.95%高出許多。加上2014年北市預計調高新屋之房屋構造標準單價,引發民眾擔心地價稅、房屋稅即將大幅調漲。

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的稅基不同,土地增值稅是以公告土地現值漲價總數額為稅基,是交易稅,並不會對全民增稅;地價稅為持有稅,稅基為每三年調整一次的公告地價,最近一次調整為102年,105年才會再次規定地價。這次土地現值調整不會影響到地價稅,與房屋稅也沒有關聯。

實價登錄後,市場行情透明化,土地公告現值更應反映市場動態,透過逐年調高,貼近買進和賣出的實價,實價課稅就可「水到渠成」。但是政府若無相關配套措施,不僅無法平抑房價,事倍功半,殃及無辜,甚至導致市場混亂。對此,提供些許淺見供執政者參酌。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中國時報】王定國:房價泡沫破掉的那刻 我希望我在寫作

文章出處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王定國以《那麼熱,那麼冷》成為台北書展小說類大獎得主。(張鎧乙攝)
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布,過去曾封筆20年的建築商王定國以《那麼熱,那麼冷》拿下小說類大獎,這本書以精煉優美的文字,描寫中年男子在人性冷熱、光榮與挫敗之間的心境,從發表以來就成為文壇熱切討論的作品。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聯合報】房市泡沫化 10指標有7超標

文章出處
【聯合報╱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2014/01/03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在立院表示,多項指標顯示,國內房市已出現泡沫化現象,就像黃色小鴨吹太大,可能突然一個小問題,就破了;他呼籲投資者要有風險概念,有住屋需求再買房。

張盛和指出,「房市泡沫十大指標」有六、七項超標,比較嚴重的像是房價所得、租金所得比都很高,房屋貸款占國民生產毛額比例過重、租金報酬率低等。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自由時報】我們的學生正在一個一個被告

文章出處
【自由時報╱作者:祝平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013.12.30

歲末天寒,但報紙上十八位學生因為苗栗反風車事件被起訴的報導更令人覺得心寒!

這十八個學生不但不是最近一年多來一連串抗議事件,唯一一批被告的學生,其中有的學生也不只被告了一次。而且觀察最近的變化,更加令人憂心。以往這些事件常常是依集會遊行法起訴,現在名目卻變得多樣,「侮辱公務員」、「妨害公務」、「強制罪」等等,使得台灣儼然變成警察國家,也令人不免質疑警檢政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