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當傳統部落遇上BOT


【聯合報╱黃驛淵】

紛擾了八年的美麗灣開發案,環評「有條件通過」,但支持與反對者的爭論,卻讓台東杉原海灣繼續陷在開發與環保的拉扯中。這背後,也凸顯了原住民文化與觀光發展的難題。


算一算,美麗灣所在地的杉原灣海灘周邊,目前準備申請或正在進行的開發案至少有七件,面積高達九十八公頃。這只是東海岸土地爭議的冰山一角;過去十年來,花東海岸並不平靜。

阿美族青年抗議都蘭鼻BOT案,曾齊聚「跳舞出草」;花蓮豐濱鄉「馬庫達愛(港口部落)」更號召數百族人封鎖石梯坪風景區入口,誓言捍衛耕作地。其共同點,都是要求歸還傳統領域。

對原住民族而言,「山是倉庫,海就是冰箱」。海洋除了是大自然美景,還代表「文化底蘊」,背後有其傳統及生活脈絡。都蘭部落阿美族人稱都蘭鼻為「Pacifalan」,是相傳的祖先登陸地,也是耆老研判氣象之地;每年七、八月舉行「海祭」,大海更是主要場域。

部落文化遇上觀光發展,常陷入對立,遑論這次美麗灣案還有程序正義的爭議。當年環評程序有瑕疵,最高行政法院已判決撤銷,縣府卻又重啟並通過環評,加上環評委員資格遭質疑,種種問題均未能透明、合理交代,部落自然不服。

東海岸是台灣難得的天然寶藏。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目前台灣本島的自然海岸線只剩百分之四十四點五,花東兩縣市就占了四成二。

如今數件開發案爭議,不但讓部落族人及居民對立,更耽擱了東海岸的妥適利用及保育進程,對原處資源弱勢的東部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開發商和縣府的不透明作為,平添了民眾對公權力的不信任,令人扼腕。

【2012/12/25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