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中國時報】賣地救財政 無異飲鴆止渴

2012/0827 中國時報 【楊毅/特稿】

     國債屢創新高、預算籌編愈形困難,政府設法開闢財源,卻將腦筋動到國有土地上,擬解除雙北市五百坪以下國有地不得標售的禁令。高房價問題還未獲得有效解決,政府就急著「賣地拚經濟」,如此短視近利、幾近「敗家」的做法,只不過是飲鴆止渴,不僅無助於化解國家財政危機,反而可能重蹈政府帶頭助長房價飆漲的覆轍。


     長久以來,國內不動產稅制不公、公告地價偏離市值、年輕人買不起房屋、公有閒置房地浮濫等觸及居住、土地政策的核心議題,政府都未有積極改善作為;這次為力拚「有感經濟」,竟走回標售國有地的老路。但問題是,國有地標售解禁後,未來如何約束財團炒作?如何抑制房價跟進上漲?如何解決弱勢民眾居住問題?

     財政部宣稱,由於近期設定地上權標售,雙北市的脫標金額均在底價二倍以上,顯示市場有需求,若公有土地無法釋出,恐因供給變少,造成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

     但別忘了,兩年前雙北市國有地宣布全面禁售,當時正是因國有財產局標售多筆小坪數土地,包括仁愛路一處住宅用地和羅斯福路一塊商用土地,分別以每坪六、七百萬餘元的天價脫標,創下住商土地新高紀錄,國有地標售被認為是帶動房價飆漲的元凶,政府才趕緊出面滅火喊停。

     如今,在奢侈稅、實價登錄等措施陸續實施後,整體房市環境與兩年前相較已有很大不同,國有地政策的確可重新檢討,但如何合理鬆綁、活化運用,財政部應要有更深思熟慮的規畫及完整的配套措施,以免再陷入政府帶頭炒房、圖利建商的泥淖。

     國有土地表面上屬政府產權,但本質上仍為全民共有資產,一旦賣出去就買不回來,攸關世代正義問題,彌足珍貴,絕不容許遭人賤賣濫用;政府在高唱「居住/土地正義」的同時,能否真正展現決心和魄力,進行大刀闊斧改革,人民正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