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好房News】台灣房價史/19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 游資拱高房價

文章出處
【好房News記者蔡佩蓉/專題報導 圖/數位新聞報紙資料庫】2014.1.20

1970年代十大建設、工業化發展讓台灣經濟起飛,第二次石油危機催化房地產飆漲,而70年代多頭則是終止於政府祭出空地限建照價收買、限制房地產投資與融資,因此在1986年之前的走了6年房市慘淡空頭。

(下圖為1980年代房產榮景寫照。)


不過,進入堪稱是台灣經濟黃金歲月的1980年代,房地產在空頭時期累積了爆發能量,上演了「先蹲後跳」戲碼,從股市反彈策動開始,一路飆漲上萬點,台幣升值更讓游資進入不動產,而代表人民實質購屋能力的國民所得持續成長及人口紅利促房產需求量大,成為創造市場榮景的重要因素。

直至「假性需求」、「空屋」字眼出現,讓當時青年深感高房價望屋興嘆,1989年李幸長發起了知名的無殻蝸牛運動,吶喊貧富不均、年輕人買不起房,時任總統李登輝為了平息民怨,祭出了每坪6萬元的國宅,並採取緊縮金融手段,隨著1990年股市從萬點高峰急轉直下,也連帶讓不動產開啓震盪黑暗期⋯

1980年代之初受到前一波政府打房影響,再再打擊不動產業,甚至在1984年預售屋成交量不到3成,國宅更出現滯銷降價的狀況,當時景氣處於低檔,政府擬定恢復建築業景氣方案,而1985年年5月十信事件、國信事件讓游資轉入房地產,政府並提高購屋貸款,6月經建會暫緩課徵空地稅,政府發布土增稅重購退稅,而在1986年谷底反轉上揚之前,更掀起銀行利率大戰,利率明顯下調,加上台幣升值外資湧入、股市反彈,都促成了房地產的爆發能量。

(下圖為1984年房市谷底新聞)


1986年的房市復甦先從土地行情啓動,尤其台北市土地標售創出亮眼佳績,接著台銀貸款更從利率8.2%下調至7.5%,引起銀行殺低利率應戰。



利率一旦降低,對房市也是正向利多,接下來業者眼見政府有意復甦房市,而釋出相關利多,股市、經濟都持續成長,也讓房產先行指標的開工數增加,台北市東區統領百貨房價更是創新高,南港的仁愛國宅(後發現為海砂屋,現已都更為「納美」社區)更是1戶難求,許多人嘗到了1970年代石油危機意外帶來的房價增值財,投資房市的氛圍在1980年代愈來愈濃厚,仁愛國宅更堪稱中籤馬上中百萬元,與去年公開抽籤的A7合宜住宅一樣,業者都鼓吹「抽到中樂透」。


隨著北市已經升格超過10年,人口大量移入、建商大興土木,此時也已經有「土地供給不足」、「價格上漲不易回跌」的消息。


1987年民眾已經感到房價大幅上漲,甚至當年板橋土地標售也創下史上新高價。


1987年國泰人壽標下華航旁國有土地,當時這一波房價漲幅可說是全台遍地開花,北客也南移至中南部投資,但大樓的點燈率卻不高。


當時要買台北市房屋必須「花30年積蓄,買30坪房屋」,但對比現在卻是得『不吃不喝』


1980年代房產反彈爆發又以1986至1988年2年漲價最兇猛,1989年開始受到民眾抗議高房價,央行也先從選擇性信用管制開始著手,並發佈短、中期解決房價方案,並要追蹤房地產異常交易的資金來源。


1989年房價多空震盪的一年,有專家警告已經房價下跌的訊息,果真1990年股市從高點開始慘跌,房地產也反轉向下,隨著1992年政府預告將實行容積率管制,又為1990年代房市黑暗期埋下伏筆。而回頭看這一波房市多頭,主要是新台幣升值湧入大量熱錢,買房又炒股,從1985年開始,股市從646點漲到1990年的12682點,足足漲了20倍,房地產也有10倍漲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